外媒報導,香港政府正在籌備下周開始向全港市民提供病毒檢測,建制派為了提高民眾檢測率,正提倡仿效中國大陸和澳門,在香港引用健康碼制度,容許檢測呈陰性的市民豁免部分社交距離措施,例如可以到公眾運動場館做運動或是在食肆吃晚餐等等。
部份香港醫護專家指出,香港有別於大陸城市和澳門,沒有禁止民眾活動和全面封鎖下做全民檢測,本身效果成疑,如果市民檢測陰性後繼續有廣泛社交活動,同樣有感染風險,健康碼可能會給市民「假安全感」,即是以為自己沒有病而少了防疫,增加感染風險。
「新民主同盟」前立法會議員范國威他認為,如果公眾場所要求民眾出示健康票證明,變相會限制了不願檢測的人的自由,「等同坐監禁足,在家就是監獄」,他又指,中國的健康碼制度與警方系統連接,並與甚具爭議的信用系統有關,擔心政府以防疫之名推出全民檢測和健康碼,為「全面監控」鋪路。
另外,香港政府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講座教授許樹昌,亦質疑全民檢測和健康碼的成效,他認為,香港沒有居家令,市民仍會在社區遊走,加上檢測非強制性,這些情況下做全民檢測,效果未必最好。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對BBC中文表示,推行健康碼其實不利於防控病毒。他指出,參考早前一些比較活躍的感染群組案例,需要連續檢測,檢測多次才有可能把病毒防住,要不然全是漏網之魚。
圖片: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