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為香港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許多人透過在行業中勤奮打拼,在社會上為自己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成功為自己尋找立足的地方。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建造業趨於傳統的商業模式,已不能再滿足日益變化的市場,故變革的需求日漸增加。幾位了解建造業,又懂得IT的年輕人,便決定為建造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創立BuilderHK – 香港建造指南。
協助建築公司設計網站 發現箇中商機
BuilderHK香港建造指南的創辦人George回憶起當初成立平台網站時,只是協助建築公司設計及建立網站,以及宣傳推廣他們的業務。但在工作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這些建築公司對網站方面的認識相對貧乏,「建築工程界是很傳統的行業,而且資源有限,公司不會專門聘請IT人士管理網站。」及後George發現行業對相關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故萌起開發一個建築工程界平台網站的念頭。
他續說,建造業這行業內部競爭極大,許多中小型公司的老闆都需要親力親為,一起參與工程業務,務求在有限的時間裡如期完成工程。繁瑣的工作往往令他們未能尋找新生意及發掘推廣的門路,「當與這些建築公司的接觸越多,我們越發現他們對平台有著極大的需求。所以我們就決定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去幫助他們,不但能讓他們公司的業務清晰地傳達給外界,甚至他們以往的工作案例,也能透過我們BuilderHK的平台,更加直接地向客戶呈現。」
打破傳統思維 協助業界拓展商機
正因如此,幾位年輕人便開始建立專屬於建造業的公司資料數據庫:結構與土木工程、機電工程、室內設計等等類別。每家公司均可以於網頁上將自己的業務清晰展示,而建造業的商業模式亦由以往依靠人脈關係,轉變到現在的平台模式,不僅增加了拓展新商機的渠道,還讓公司接觸更多潛在客戶,達至完整、高效率及具競爭力的目的。
George表示,隨著平台數據庫規模日漸龐大,越來越多企業利用BuilderHK尋找相關資料和合作伙伴,「以往在互聯網上,很多時候都未能搜尋建築公司的基本資料,更遑論該公司的業務介紹或產品資料。現在,客戶可以將公司的詳細資料放在BuilderHK 上,其他公司便可以輕易地透過BuilderHK搜尋到該公司的資料。」
他提到,一個大型工程所牽涉的工序能達數百個之多,當中需要多家公司的共同配合,「即使是一所較具規模的建築公司,也需要多間分判商合作才能完成工程。」 相反,一些規模較小的分判商也缺乏相關渠道展示公司業務和實力。
George以室內設計公司作例子。他指出除了原本的業務外,一家室內設計公司亦能提供節能LED燈的供應和安裝,而這方面的業務就能在BuilderHK上以多角度展示出來,「行業中的不同公司能在BuilderHK互相認識,繼而成為合作夥伴,從而為雙方帶來商機,達至雙贏甚至三贏的局面。」
不局限於B2B 開拓消費者業務
隨著BuilderHK的穩步發展, George與幾位夥伴亦開始了新的業務計劃。他表示,BuilderHK目前的主要業務是B2B,即幫助公司與公司之間建立業務上的聯繫,未來他們希望能把業務逐步拓展至B2C,最終令廣大市民也能在 BuilderHK 找到他們需要的服務。
George舉了一個實際例子,「當裝修家居時,以往消費者需要自行尋找不同的建築公司承接工程,又或以較高昂的價錢找中介公司作安排,但現在他們可以自行在BuilderHK上尋找、諮詢自己需要的服務,直接與建築 / 建材公司聯繫,這樣不論在價格或時間成本上,對消費者也有一定的優勢和吸引力。」同時,他們還計劃在未來整合建材公司的裝修產品資料,建立eShop,為消費者提供最新的裝修物料資訊和快捷的下單程序,「隨著智能電話的普及,無論是商家或是消費者,都可以輕易地透過手機來到BuilderHK,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公司。這,就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