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科技不斷發展,人工智能(AI)在各方面也能幫助人類生活,例如家務機械人、甚至是農業機械人。但當AI持續變聰明,似乎就會影響一部分打工仔的「飯碗」。美國科創公司OpenAI最新報告顯示,80%美國勞動力的至少10%工作任務,將會受到GPT(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生成式預先訓練變換器)的引入影響;同時有約19%的員工,至少50%工作任務會受到GPT的影響。
從具體職業來說,受影響程度較高的職業包括報稅員、作家、數學家、網頁設計師和記者等等。這種影響幾乎橫跨所有行業,而且學歷越高、收入越高、愈擅長用軟件執行任務的職位,就愈容易被AI取代。
至於AI無法替代的工作,主要是體力勞動者。其中OpenAI列出34大「鐵飯碗」,包括廚師、洗碗工、地板工、酒保、水管工、綠化工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這份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該公司的研究人員亦承認,通過使用簡單的標籤描述工作任務來總結每個職業的工作需求,這存在一定偏差。而且,這份研究只涉及到語言大模型能否減少職業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時間,這並不意味著AI能夠完全自主完成工作。目前而言,GPT模型仍存在很多缺陷,包括編造虛假信息等等,所以仍有人工監督AI工作的必要性。
隨GPT的廣泛應用,或者會打破許多人的「飯碗」,不過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就表示,這或者是打工仔找到更好工作的機會。他指出:「我們可以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同時,人們需要時間來更新、做出反應、習慣這項新技術。」
事實上,在新冠疫情之下,AI已代取不少人類的工作,例如接受檢疫人士入住的酒店,或是醫院隔離病房,已由機械人負責送餐、送日用品;在商場也不時見到消毒機械人。